【黃文垚 新竹】
根據監察院的統計資料,今年集村農舍的85件申請案,有40件是在新竹縣,其中竹北市因為屬於縣府行政中心,加上緊鄰高鐵、竹科,今年光是集村農舍的申請案就高達28件,占了全縣的70%,為什麼良田會變豪宅?割稻機變成名車?繼續是我們的分析。
高鐵通車帶來的交通便利,讓竹北市的人口快速成長,為了因應竹北新都會區的人口發展,許多建商看好竹北的房屋市場,紛紛推出新建案,讓竹北市東區地段的房子,價格動輒上千萬元,因此就有民眾會選擇較低價格的集村農舍。
新竹縣政府農業處處長 范國銓:「以(竹北)東區來講,現在地價(住宅建地)漲到40幾萬(每坪),商業用地一坪80幾萬,興建成本的提高,但是買這集村農舍來講,它的土地1坪2.3萬,最多5.6萬左右,與(東區)差很遠。」
竹北農民 林先生:「根本就不叫集村農舍,應該稱集村建商利益,我們農民根本沒有得到利益,得到利益的是興建房子的建商,我們賣給他們(建商),一坪5千或是8千元,他(建商)賣一間房子1仟萬、2仟萬。」
根據法令規定,興建集村農舍的房子,依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的規定,農業用地面積不得小於0.25公頃,建築面積不得超過耕地面積10%,目的是為了活化農村,但現實情況是購買的民眾,大部分都不具有農民的身分,因此在交屋後,許多民眾甚至不清楚自己土地在哪裡。
集村農舍住戶 陳小姐:「其實我不太清楚,按理我買這房子,按理我的農地也要在住家旁邊,可是建商對我說耕種要到上山,和買屋時說的不一樣,我們完全不了解。」
明新科大土木工程與環境資源管理系教授 鄭皆達:「住在這農舍的人,後來大部分,絕大部分不是農民本身,有50%是科技界的,尤其是我們新竹縣農舍興建比例最高的,還有20%教職,另外10%是商業界,小於10%是真正的農民。」
農地從每坪的幾千元,建商一轉手就可能漲了10倍,儘管農委會發布行政命令,明定未來在特定農業區不得興建集村農舍,但有農民淡淡的說,禁止絕對不是唯一的辦法,有辦法的建商仍能從中獲取利益,因此建議公部門應該還不如修法,規定購買者必須具有農民的身分,農田配地也要在農舍的範圍,除了不讓建商能有賺錢的機會之外,也可以輔導購買農舍的農民,種植高經濟作物,才能更接近「集村農舍」的最初目的,活化新農村。
- Nov 19 Fri 2010 21:37
農地建集村農舍 變相炒作豪宅?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