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點名中國和台灣的貨幣被低估。央行澄清,柏南克用「實質有效匯率指數」當判斷標準,但各國之間的「實質有效匯率指數」構成內容不同,比較基期也可以各取所需。央行指出,三十年前,如果各國之間只有「貿易戰」,或許可以用「實質有效匯率指數」當標準,但目前的情況已經不同。(張雅惠報導)
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準備了一份講稿,這份講稿會送到歐洲央行,講稿的重點是,新興國家政策性支持自己的貨幣造成美元走強,柏南克還提供各主要貨幣的「實質有效匯率指數」REER,其中,只有台灣和香港,指的其實是中國,這兩個國家的「實質有效匯率指數」是下降的。
「實質有效匯率指數」是以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以及貿易權重編製而成指數,一般認為,指數下降代表貨幣被低估。央行經研處處長嚴宗大澄清,柏南克的資料和事實有出入,「實質有效匯率指數」不是均衡匯率,指數的內容涉及各國的貿易對手國、幣別權重、物價,各國也可以自行設定基期,或許這段期間的指數下降,但另一段期間的指數上升,「實質有效匯率指數」已經不是合理匯價的唯一標準。
「現在匯率波動,主要來自於資本流動,而不是貿易帳或實質面,所以,他的問題,複雜度比以前用實質有效匯率指數用REER來觀察一個國家的出口競爭,情況已經不同了,所以我們不太可能再用REER這種概念去說,我們是高估或低估」
美國和中國的貨幣戰爭,台灣是否也要加入?嚴宗大低調,說只是澄清一些數字,不是要反擊美國。柏南克用今年九月比去年九月,新台幣的「實質有效匯率指數」下降百分之二點八,但央行用央行的標準,同一期間算出來只下降百分之零點二;如果改變基期,用十一月中旬和去年一月相比,新台幣的有效匯率指數反而上升百分之四點四。央行反過來算美元的有效匯率指數,下降幅度也比美國自己算的還大。
- Nov 19 Fri 2010 22:28
台幣低估?央行反擊柏南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